首頁 - 黨建工作 - 正文

      衡陽幼高專黨史學習教育“應知應會”(第2期)

      • 作者:
      • 編輯:admin
      • 來源:
      • 時間:2021-04-21

      1.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歷史事件:五四運動。

      2.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23日舉行,會場設在上海法租界106號(今興業(yè)路76號)。最后一天的會議轉(zhuǎn)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

      3.紅船精神:開天辟地、敢為人先。

      4.中國共產(chǎn)黨開始獨立領導革命戰(zhàn)爭和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標志性事件:南昌起義。

      5.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建軍原則,確立了軍隊政治工作的方針、原則、制度,有力推進思想建黨、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的會議:古田會議。

      6.長征精神: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zhàn)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chuàng)新膽略;善于團結(jié),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

      7.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開。二大確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chǎn)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nóng)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chǎn)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chǎn)主義的社會。最低綱領是消除內(nèi)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nèi)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8.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共產(chǎn)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xiàn)國共合作,同時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9.1926年7月9日,北伐戰(zhàn)爭正式開始,口號是:打倒列強、除軍閥。

      10.1927年7月“七一五”政變,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敗。

      11.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毛澤東同志在會上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quán)”。

      12.紅軍長征1934年10月起至1936年10月止。1936年10月,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后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將臺堡會師,勝利結(jié)束了長征。

      13.遵義會議于1935年1月15日召開,主要批判了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實際上確定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14.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召開,批評了黨內(nèi)長期存在的”左”傾冒險主義、關門主義的錯誤傾向,制定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路線。

      15.延安整風運動開始于1941年5月,結(jié)束于1945年4月?;痉结樖恰皯颓氨押?、治病救人”。主要內(nèi)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中心內(nèi)容是反對主觀主義。延安整風運動是黨的建設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通過延安整風,全黨確立了一條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黨達到了空前團結(jié)。

      16.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黨的七大在延安舉行。此次會議將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黨的七大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yōu)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

      17.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


      99高清国产自产拍,亚洲色婷婷踪合久久二区,超碰免费在线,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